第47章(第3/3页)

裴诚的视线放在他脸上,却又像透过他在看别的人。直到楚溪客悄悄抬起头,他才笑了一下,说:“我先前邀请小郎君去长安县摆摊,并非玩笑,小郎君何不考虑一二?”

“承蒙明府厚爱,然则小子家住平康坊,实在不方便去长安县另起炉灶,这是美食街的图纸,权当感谢明府仗义相帮。”楚溪客掏出袖中的图纸,双手托着呈给裴诚。

裴诚接过图纸,笑意更真诚了些:“小郎君相赠,裴某却之不恭。”

彼此告别,楚溪客和楚云和骑着马走了,裴诚则是跨上一头胖乎乎的小毛驴,摇晃着脑袋哼着一则小词,倒是惬意。

小书童满脸不解:“主子为何对楚家小郎君那般客气?”

裴诚没答,反倒说了句风马牛不相及的话:“你可知,你家主子我当年进士及第,中的是第几名?”

小书童毫不留情地吐槽道:“您都年近不惑了还只是区区一县令,想必名次不会太高。”

裴诚哈哈一笑,目光变得悠远起来。

当年,他和姜纾同榜中举,被先帝点为头名状元。然而,人人都在看光风霁月的姜小郎,谁会注意他呢?就连他自己,站在那样的神仙人物旁边,都打心底仰望。

原以为此生再无缘与那些有德行有风骨的人物同朝为官,没想到他又回到了长安城。湛湛青天,或许就在眼前了。

裴诚胳膊一甩,拍在毛驴屁股上:“早些回去,你家主子我突然想用用功,挣个京兆尹当当了。”

***

楚溪客太懂得如何渲染气氛了。

为了鼓舞士气,他壕气十足地取了一万贯钱出来,故意找了几个浅底木箱把铜钱装进去。

十几只大箱子齐刷刷抬到东门,箱盖一掀,满满当当的都是钱。

一时间,嘈杂的街道落针可闻。

摊贩们一个个眼睛都直了。这些天,他们一早一晚摆摊卖吃食,剩余的时间还要马不停蹄地砍木头、运石料、挖地基,当真是比服徭役还辛苦。说实话,已经有人在私底下打退堂鼓了。

然而,看到眼前这一幕,连日来起早贪黑的辛苦都不算什么了。

“楚小哥,这、这真是县令给的?你去要,他就给了?”

当初楚溪客说的时候,他们只当个笑话听听,那些当官的,哪里会在乎他们这些草芥的死活呢?

“可不是我一个人要的,武侯铺的楚旅帅带头上报,长安县令裴明府帮了大忙,我就是跟过去搭把手而已。”楚溪客很是洒脱地把功劳推了出去。

大伙对他的感激却丝毫不减,甚至有人捂着脸低声哽咽起来。

他们这些生活在边边角角的人,突然见到了阳光,有了过另一种生活的可能,激动之余,不免有一种无法形容的惶恐。

担心是假的,害怕守不住。

楚溪客心里酸酸的,跟大伙围坐在一起,一五一十地说起了之后的规划和官府的要求。

尽管很多人都听不懂,但他还是说得很认真。

每个人都仰着脸,不错眼地盯着他,同样听得认真。

除此之外,还有一批人,家里没有孩子读书,或者原本就是商户,因此只考虑眼前的利益或自己的利益。

为了不掏钱也不出力,他们便口口声声说:“这些年都是这么过来的,不也活下来了吗?谁愿折腾谁折腾吧,我可不想掺和!”

摊贩们笑呵呵地说:“既如此,那廊桥盖成了你们是不是也不稀罕用?”

“那是当然。”实际上,这些人私下都在笑话楚溪客,认定了这事不可能成。

然而此刻,看到楚溪客把真金白银抬过来,他们酸了,暗搓搓地内涵道:“到底是官府给的钱,楚小哥一个人管着啊?”

“我们乐意让楚小哥管着,关你屁事!”不用楚溪客开口,一位仗义的妇人便擦干眼泪,替他怼了回去。

其实不只这名妇人,经过这几次事件,越来越多的人信任并感激着楚溪客,听到有人拐弯抹角诋毁他,自然不会袖手旁观。

楚溪客感激地朝大伙笑笑,顺势说了提前想好的计划:“咱们这钱能申请到位,说到底是沾了太学生的光,因此我会请几位太学生过来管钱理账,每日开销都会张榜公布。”

这年头,读书人,尤其是那些想要科举入仕的学子最在意名声了,因此不用担心他们会中饱私囊,更不会跟任何人勾结。

楚溪客这样做,就是完全把自己放到了和摊贩们一样的位置,同样出钱出力,却不打算捞取任何好处。

其实就算不这样,大伙也说不上什么,然而他毫不拖泥带水地表明立场,着实让摊贩们对他的敬佩更上一层楼。

从此刻起,东门一条街的摊贩真心实意唯楚溪客马首是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