驴老爷,你赢了(第28/67页)

杨广自杀记Ⅰ——看不见,不想看

很久没有说到杨广了。自从雁门之围后,杨广就不再是隋末的主角,隋末的主角变成了起义军,尤其是李密、翟让所率的瓦岗军,杨广只是个配角,当然,这个配角有些抢戏,某种程度上说,隋末到底发展如何,要看他的脸色。

那么,杨广最近在干啥呢?请看:

大业十二年,杨广诏命毘陵通守路道德集结十个郡数万人的军队——干啥呢?造宫苑……而且,规模还不小,“周围十二里,内为十六离宫”,而且是“大抵仿东都西苑之制”,更牛逼的是——而奇丽过之……

杨广甚至还想在会稽郡也造宫苑,结果好歹赶上叛乱,没造成……

该年三月,杨广还跟群臣在西苑的湖边上宴饮,令学士杜宝编纂《水饰图经》,采集古时候的水上事件七十二件,令朝散大夫黄衮用木头雕刻,上头还有妓航、酒船,而且“人物自动如生,钟磬筝瑟,能成音曲”。

不久,杨广还在景华宫征求萤火虫——干啥用呢?夜出游山照明用……效果据说还不错,因为萤火虫抓的挺多,有数斛,拿到晚上后,“光遍岩谷”。

有人问,照明可以用蜡烛啊,这抓萤火虫能抓到“光遍岩谷”,这得费多大劲?这么说的,就是一个字儿——土,不能理解杨广的艺术气质。

当然了,杨广的艺术气质不免带来了一个问题——折腾。

国家乱到这个地步,杨广同志还有心思游湖造离宫夜出游山,我们也只能无语了。或许有人有疑问——杨广到底知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?

其实呢,杨广确实也问过近臣,说最近盗贼情况如何啊?

宇文述说,越来越少了。

杨广又问,越来越少是多少?

宇文述说,不及往年的十分之一。

宇文述当然是在扯淡,但他为什么要扯淡呢?看看苏威的遭遇就明白了。

苏威的人生,在文帝一朝经历了起起伏伏后,早没了当年忤逆龙鳞的锐气,如今,所以到了炀帝一朝,被重新启用后,苏威也就学会夹着尾巴做人了。

但是,夹着尾巴做人的苏威,到了关系到王朝兴衰的时候,也再也夹不起尾巴了,毕竟,他是有良心有理智的臣子。

苏威就不同意宇文述这么糊弄,这可是要亡国的大事,杨广这么搞下去,跟当年秦二世胡亥有啥区别?当年陈胜吴广登高一呼,天下云集而应,结果手下人上报,说盗贼很多啊,很难搞啊。胡亥二世什么反应?难搞?不是因为你们没出息吗?给我拉出去,死啦死啦的。再然后手下人上报军情的时候,就不敢再说难搞了,只要胡亥问,答案就一个,很轻松啦,搞的定啦,皇上放心啦。所以说,胡亥为什么是亡国之君?都这样了还不亡国,太没天理了。

苏威不想亡国啊,他毕竟是先帝老臣啊,眼看着先帝创下的基业,就要这样亡于二世,心里非常别扭,所以,宇文述在糊弄的时候,苏威做了一个动作——引身隐柱。(把身子藏到柱子后头)显然,苏威这是要引起皇帝的注意。

杨广果然注意到了苏威,把他叫过去,问他,你认为情况是怎样的?

苏威回答:“老臣不是管这个的,也知道具体盗贼现在发展到多少了,但我担心的,不是人数多少,而是盗贼离京师越来越近了。”

杨广也很疑惑,问他:“怎么说?”

苏威回答:“当日,盗贼盘踞长白山(山东省邹平县南部),而今,却近在汜水(河南省荥阳县境内)。而且当年征收租赋的丁役,现在哪去了?难道不是这些人都变成盗贼了么?陛下,您此前听见的对盗贼的奏报,都是胡说八道,所以才没能及时处理,酿到而今的地步。再者说,当日在雁门,您已经答应了,说要停止征辽,现在又再度征伐士兵,盗贼又怎么会平息呢?”

听了苏威的大实话,杨广什么反应呢?杨广的反应是——帝不悦而罢。

杨广不高兴,但是,奇妙的是,他只是不高兴而已,他没有做出反应。

苏威犯了杨广的忌讳,以他对杨广的了解,其实他未尝不知道继续这样下去,他的下场会很惨,但是,苏威毕竟是隋文帝的旧臣,不管棱角被磨到什么程度,他终究还是对家国天下有着一份责任心的。苏威就跟当年的李斯一样,其实李斯何尝不知道胡亥孺子不可教?他何尝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?知道,做不到。

于是,五月五日,也就是端午节,国家按例是要庆贺一番,大臣们也都给杨广送礼物,以求讨得圣眷,但大多人送的都是珍馐美味,稀世珍宝——这是安全牌,反正皇帝不喜欢也不会不高兴;惟独苏威送的是《尚书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