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章 大一统(第19/20页)
针对如此声势强悍的叛乱,杨坚要怎么办呢?首先第一步,当然是要镇压,杨坚派去镇压的人,就是平陈之战时在上游有突出表现的杨素。
南朝地面的叛乱,特点很鲜明,就是声势大,但力量散。力量散表示,没有特别难对付的势力,最强大的高智慧、汪文进、沈玄懀也不过尔耳;但声势大表示,打完一派还有一派,似乎永远看不到尽头,俩字儿——累人。
杨素的平叛,初时确实是所向披靡——素帅舟师自杨子津入,击贼帅硃莫问于京口,破之。进击晋陵贼帅顾世兴、无锡贼帅叶略,皆平之。沈玄懀败走,素追擒之。然后,他就跟最强的高智慧正面对抗了。
高智慧敢称天子,势力自是非同小可,“据浙江东岸为营,周亘百余里,船舰被江”,一时之间,杨素要想搞定他,也没那么容易。
此时,有个叫来护儿的,提了个建议:“吴人轻锐,利在舟楫,必死之贼,难与争锋,公宜严陈以待之,勿与接刃。请假奇兵数千潜渡江,掩破其壁。使退无所归,进不得战,此韩信破赵之策也。”
这位来护儿,后来成为了隋朝的名将,这场战事,就是他的成名战。以后在《炀帝篇》里,我们会详细介绍这个人。
来护儿的这条计策显然是有道理的,正面交锋,高智慧有人有船,地形也不吃亏,杨素很难占到便宜,所以,只能出奇制胜。杨素也是一世名将,赞同来护儿的意见。于是,来护儿就亲自充当那“掩破其壁”的奇兵了——护儿以轻舸数百直登江岸,袭破其营,因纵火,烟焰张天。
高智慧所部一看后院起火,顿时心惊胆战,杨素于是率军纵击,大破高智慧军,高智慧所部于是崩溃败逃。
其后不久,汪文进也被杨素讨平——汪文进以蔡道人为司空,守乐安,素进讨,悉平之。
除了高智慧值得一提,杨素的平叛过程,并没有太多艰险,然而,南方的叛乱,麻烦就麻烦在一个字上——多,所以,要彻底讨平非常累人。
杨素的部将史万岁,日后也成为了名将,就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,大小七百余战,由于消息不通,甚至都有人认为他早死了,还是后来他弄了个漂流瓶,杨素才知道他还活着,没死,此事连杨坚都为之惊叹——素遣总管史万岁帅众二千,自婺州别道逾岭越海,攻破溪洞,不可胜数。前后七百馀战,转斗千馀里,寂无声问者十旬,远近皆以万岁为没。万岁置书竹筒中,浮之于水,汲者得之,言于素。素上其事,上嗟叹,赐万岁家钱十万。
杨素本人更是常年在外,连杨坚都觉得他累,诏书请他回朝,后来杨素请求继续平乱,这才终于逐渐平息了南朝大规模的乱局——素又破沈孝彻于温州,步道向天台,指临海,逐捕遗逸,前后百馀战,高智慧走保闽、越。(作战连战连捷)上以素久劳于外,令驰传入朝。素以馀贼未殄,恐为后患,复请行,遂乘传至会稽。(皇帝让杨素回朝休整,杨素以国事为重,不久后又重新出发)王国庆自以海路艰阻,非北人所习,不设备;素泛海奄至,国庆遑遽弃州走。(王国庆仗着海路为险,不设备,还是被飘然而至的杨素给击垮)馀党散入海岛,或守溪洞,素分遣诸将,水陆追捕。(老大完了,小弟们也别想安身)密令人说国庆,使斩送智慧以自赎;国庆乃执送智慧,斩于泉州,馀党悉降。(王国庆最终还是经不起杨素的政治攻势,成为了高智慧的掘墓人)江南大定。
《资治通鉴》说公元590年,杨素就已经平定了江南的叛乱,其实,未必符合史实,通过杨素的任职情况和某些佛教典籍(开皇十一年,江南叛反,王师临吊,乃拒官军,羽檄竞驰,兵声愈盛。时元帅杨素整阵南驱,寻便瓦散,俘虏诛剪三十余万),我们可以知道,镇压叛乱的过程并不短,至少在公元591年(开皇十一年)仍在进行。
除此而外,岭南一带也出现了叛乱的情况,甚至韦洸还因此阵亡,后来还是裴矩(此公是炀帝时代的外事重臣)出马,加上冼夫人的力挺,才平定了叛乱:
番禺夷王仲宣反,岭南首领多应多,引兵围广州。韦洸中流矢卒,诏以其副慕容三藏检校广州道行军事。又诏给事郎裴矩巡抚岭南,矩至南康,得兵数千人。仲宣遣别将周师举围东衡州,矩与大将军鹿愿击斩之,进至南海。
(由于王仲宣造反引发了连锁效应,韦洸在广州中箭阵亡。好在朝廷让裴矩前来平叛,刚来,就击斩了王仲宣的部将周师举)
高凉洗夫人遣其孙冯暄将兵救广州,暄与贼将陈佛智素善,逗留不进;夫人知之,大怒,遣使执暄,系州狱,更遣孙盎出讨佛智,斩之。进会鹿愿于南海,与慕容三藏合击仲宣,仲宣众溃,广州获全。洗氏亲被甲,乘介马,张锦伞,引彀骑卫,从裴矩巡抚二十馀州。苍梧首领陈坦等皆来谒见,矩承制署为刺史、县令,使还统其部落,岭表遂定。